願景、宗旨、校訓
願景
讓孩子在基督教道理的教育下健康成長,老師以愛心及耐性培育兒童正確的價值觀,與家長協作共同促進兒童的全人發展。
宗旨
基督真理培育健全人格
我們相信培育下一代是上帝交託給我們的使命,亦肯定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生命的造就及人格的建立,也是對社會實際需要的回應,我們結合事奉上帝、見證主道、服侍人群、造福社會的信念去履行教育的神聖任務。基督徒教師以基督真理教育下一代,效法耶穌愛人的精神,用愛心及耐性培育兒童身、心、靈各方面之發展,期盼與家長一同攜手,讓兒童於正確的價值觀下健康成長,促進服從、虔誠、紀律及自愛等良好行為,讓他們從小嚮往公義,追求真理,得著豐盛的生命。
校訓
「敬畏耶和華,是智慧的開端。認識至聖者,便是聰明。」
創校資料及顧問團隊
創校資料
香港宣教會優質幼兒學校於二零零七年九月開始投入服務。在港已有五十多年歷史的香港宣教會始於一九五三年,教會的發展經歷以下不同的階段:
辦學植堂 ﹝1954-1960﹞、下鄉佈道植堂﹝1961-1973﹞、社會服務植堂﹝1974-1990﹞及宣教和建立子堂﹝1991-1999﹞。
經數十年傳道服務,香港宣教會至今已建立了二十所堂會、五所家庭中心、兩隊家務助理隊及閱覽室等社會服務單位,組織架構完善,管理良好。
顧問團隊
宗教界
- 黎業文牧師
世界華文聖經學院院長
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 - 陳如炳牧師
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會牧
建道神學院教牧學碩士 - 劉志良牧師
荔枝角靈糧堂堂主任
匯基書院校監
基督教教育研究院基督教教育博士
基督教高等教育學院教育碩士 - 歐萬斯牧師
國際宣教協會香港區主席
教育界
- 黃寶財教授
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
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學系
香港學校網絡計劃總監 - 陳美英校長
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- 張小燕教授
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教授
中國香港體操總會主席
亞洲體操協會委員 - 許娜娜女士
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助理中心主任
課程發展議會幼兒教育委員會委員 - 吳德強博士
香港科技大學導師 - 陳劉斯嫦校長
九龍禮賢學校 - 彭潔茵小姐
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
香港中文大學幼兒教育碩士 - 黃寶財教授
基督教教育研究院幼兒課程主任
浸會大學教育博士
專業人士
- 梁貴超醫生
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- 何燕芳律師
香港執業律師 - 楊瑞麟先生
資深電視節目司儀
美新立體遠東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
土木工程學士 - 吳淑玲女士
香港基督少年軍總幹事
校監分享
「教育孩子優質的理念」

陳金蓮校監
在中國的《三字經》裡有云:「玉不琢、不成器。」玉要經過悉心雕琢,方能成器。玉石雖有優秀的質量,若不加以琢磨,仍然只是一塊石頭而已。孩子也是如此,雖然他們可能擁有天賦的優良品質,然而卻仍未能成器。我們辦優質教育的目的,就是要求生命有美好的改變,使一個學生能建立起做人的正確準則。人必須有忠誠、公義、信實、良善、愛心等美德,人的言語行為要一致、知行要合一、做人要光明磊落。正如中國人常說:「人無信而不立。」;而印度的瓦魯瓦爾有此格言:「言忠信而行正道者,必為天下人所心悅誠服。」因此父母與教師就是等如工匠一樣,將孩子自幼小便開始進行悉心地加以雕琢塑造。近代兒童心理學家亦重視提倡胎教的工作,當胎兒在尚未出生前,母親便開始對胎兒作出薰陶。《三字經》中有道:「人不學、不知義」。義就是道理、道義、道德,這一切並非與生俱來,乃是自小從父母師長身上學習得來的。學習除了端坐書桌或照書閱讀之外,尚有個人體驗、模擬、感化、薰陶;這些工夫都必須應該自小就培養出來。因此,兒童教育必定是越早越好,從幼小的階段就要為他們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我們為幼兒預備優質幼兒教育的目的,目的乃是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,人若有了正確的方向,孩子便會在學習中穩步地成長。他們就不會那麼容易被社會不良的潮流文化所影響。就如現在人的價值觀念,不記過去、不想將來、只有今天;不求永恆,但求擁有;不講理想,但求利益;不講對錯。成年人這種只顧此刻享受的人生觀念,容易將孩子帶往一個迷失的境況裡。另一方面,教育的重點就是培育孩子不斷成長,不單有良好的言行品格,並能從小就認識到這位創天造地的獨一真神,透過神的引導,將來使他們不單建立好崇高的品格,並且活出豐盛的生命。

曾麗容校長
校長分享
各位看見「藝術」二字,會即時有何聯想﹖
是高深莫測﹖
是浪費時間﹖
是不設實際﹖
等長大了才想﹖
家長會否認為小孩子用心讀書學習,取得好成績比較重要﹖
在2017《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》中指出,兒童均衡發展需涵蓋六個不同學習範疇, 除了知識範疇外,「藝術與創意」也是其中之一。
學習「藝術」真的重要嗎﹖
《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》逐指出「藝術」是人類文化的精萃和美的表現,兒童可從中獲取樂趣和滿足。「藝術」也可讓兒童藉着視覺、聽覺、觸覺和身體動態等,擴展兒童的感官體驗,抒發情感和表達意念。透過不同的創作、展示及欣賞活動等,更可培養兒童想像力和創造力,有助他們認識世界,促進認知能力發展,提升自信心和社交能力。
為了擴闊兒童的學習體驗,本年度學校將重點深化兒童「藝術教育」課程內容,並邀得多位專業導師或顧問,為小朋友設計多元化課程,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。安排包括﹕
- 視藝藝術﹕校方會選取不同的畫家作為「鑑賞大師」,藉着欣賞和參考「大師」的畫作,讓
兒童認識「大師」的創作特色。結合校本不同的繪本主題,創作屬於孩子獨一無二的作品,培養審美和建立
欣賞他人、欣賞自己的情操。
- 音樂藝術﹕除了恆常的歌唱、音樂欣賞、律動、節奏等內容外,校方更會安排帶領學生(K3)
跳出校園,到不同會場欣賞樂團表演,也會邀請小型樂團到校演出,給予兒童從小接觸音樂氛圍的機會。
更嘗試為全日班孩子在下午時段,增設樂器體驗時間。讓音樂成為他們的好朋友,陪伴他們成長,
使他們在各項體驗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,給予及揮空間,建立其自信心。
- 舞蹈藝術﹕為了加強兒童的肢體能力發展,除了恆常的體適能時間,會嘗試為全日班孩子在
下午時段,安排舞蹈體驗時間,給予藉肢體動作抒發情感的機會,如時間空間能互相配合,也會安排他們在
校內或校外進行不定期的演示,讓他們的一舉手、一投足,都滿載肢體美態,當中不但可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
,也是一個學習團體合作的好機會,有助社交能力發展。
- 戲劇藝術﹕「戲劇」演示是「說故事」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,透過角色的表情、說話、肢體動作等,
能更具像和深刻地把故事內容呈現在兒童眼前,讓他們鞏鞏記住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,也會運用 戲劇元素,
增加兒童的學習興趣,也會邀請小朋友參與角色扮演,從中體驗角色 的不同感受,促進換位思想發展。
「藝術教育」正是一個透過身體不同感觀體驗的學習旅程,我們更盼望小朋友能從學習中感受天父偉大的創造,正正是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畫作,如聖經詩篇19篇1節所言﹕「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,穹蒼傳揚祂的手段。」所以,我們要一同努力學習詩篇150篇3-4節「要用角聲讚美祂﹗鼓瑟彈琴讚美祂﹗擊鼓跳舞讚美祂﹗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﹗」讓學校成為一所充滿讚美聲的學校,在這個轉變急速的世代裏,讓小朋友心存感恩,天天開心,在發現自己、發揮自己、發展自己、肯定自己中健康成長,將來能成為一個才德兼備的人才。